当前位置:首页  资讯大全  科技

人大讲师做客《DOU来聊聊》谈网暴:多数网暴是“小剂量微小的毒”

人大讲师做客《DOU来聊聊》谈网暴:多数网暴是“小剂量微小的毒”

日期:2024-03-28 19:01:27来源:快科技浏览:

近年来,人们反网暴意识不断增强,但也存在另外一些模糊认知,如“我又没有骂人,哪里网暴了”“对待恶人,我愿意以暴制暴”……近日,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、新闻与社会发展中心研究员董晨宇做客谈话类节目《DOU来聊聊》,针对网友的这类问题,畅聊网暴危害、网暴认知误区以及应对网暴方法。

[MD:Title]

什么是网暴?目前还没有任何法律上的定义。董晨宇援引2023年发布的《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(征求意见稿)》指出,侮辱、诽谤和开盒(人肉搜索)等,都属于网暴行为。他列举了“寻亲男孩刘学州”与“粉红头发女孩郑灵华”两起网暴致死恶性事件,它们都具备两个共同特征:群体性行为,且对当事人产生了线上和线下非常严重的后果。

董晨宇将上述行为归结为“狭义的网暴”,另有一种“广义的网暴”。董晨宇笑言,大家上网跟人吵架或者被攻击几句,甚至私信收到有一些攻击性的语言等,是更加普遍的现象。“那这种叫网暴吗?它的确是一种暴力,但是我们在学术界更会把这种行为叫做网络不文明。”比如某中学生在网络上晒自己跳二次元舞蹈视频后,网友跟风留言“要好好学习”,评论区留下大量数学题;小学生跳舞视频被留言“不用写作业吗”等,董晨宇说这些戏谑性留言不合适,但不一定是靠攻击他人获得心理满足,更多应该被归结为“网络不文明”。

“对待恶人,我愿意以暴制暴”,这种思想为什么不可取?董晨宇说有一句话叫“网友审案,死刑起步”。他解释,网暴本身是一种私刑,且没办法量刑,往往会造成对社会中失范行为没有限度的惩罚。他列举了美国一起著名的网暴事件,当事人在乘机前发了一段涉嫌歧视的言论,下飞机后打开手机收到了铺天盖地的谩骂,且在后来四五年都没能找到工作。董晨宇表示,当事人确实说错了话,但不至于受到如此程度的惩罚。网络允许批评,不同的是批评是把事儿说明白,而网暴是把人“整明白”,是对人的摧毁。

相较于引发社会轰动的网暴事件,现实中更多人经历的是小规模、短暂的网暴,董晨宇将其形容为“小剂量的微小的毒”。它们上不了热搜,但数量更多,对更多人造成了真真切切的伤害。面对这样的网暴,多数人选择了沉默,自己慢慢消化。“当十万个这样的伤害汇聚在一起时,它可能改变的不是一个人的个体命运,而是整个互联网的舆论氛围”,他建议网友,不做“无意识的网暴者”的同时,也一定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的生活。

当普通人遭遇网暴,需要维权,又该怎么做呢?董晨宇给出了三个关键词“保护”“举报”“咨询”。以抖音平台举例,当用户遭到网暴时,可以一键开启保护,关闭掉评论、私信等功能;此外,用户还可以启用“一键举报”功能,网暴者一旦被证实,将面临禁言、封号等处罚;抖音还于去年12月上线了“反网暴法律咨询”功能,为疑似遭遇网络暴力的用户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。

据悉,谈话类节目《DOU来聊聊》于2024年初上线,旨在邀请社会、经济、历史、教育、心理等各领域专家学者及有影响力的创作者,对争议性社会话题及互联网平台治理进行解读。在此前节目中,已有多位嘉宾就“网络不实信息”“老年人触网”“网络诈骗”等现象作出解读。未来,该节目还将邀请更多嘉宾,畅谈更多互联网治理话题。

* 特别声明:资源收集自网络或用户提供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处理。

相关推荐
    无相关信息